新研究:新型生物涂层或有效提升钛合金种植体性能

编辑部
2025-06-13
image.png

好的牙·讯|近日,一项由纽约州立大学理工学院、加纳大学与伍斯特理工学院联合完成的研究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发表。

研究展示了一种利用牛骨与蛋壳等生物废弃物制备的羟基磷灰石(HA)纳米棒涂层技术,该涂层可显著提升钛合金(Ti-6Al-4V)牙科种植体的摩擦学性能与生物活性。研究团队通过创新的填充渗镀法(pack cementation),在钛合金表面构建了具有纳米棒结构的羟基磷灰石涂层,为改善牙科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指出,全球约46%的人口受口腔健康问题困扰,其中约2.68亿人面临牙齿缺失问题。钛合金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强度被广泛用于牙科种植体,但其生物惰性限制了骨传导能力。

为此,研究团队开发了基于牛骨(BHA)和蛋壳(EHA)的羟基磷灰石涂层技术:牛骨经清洗、粉碎后与碳酸钡混合,在900°C下处理钛基体;蛋壳则通过煅烧生成氧化钙,再与磷酸反应合成磷酸钙,最终以相同工艺涂覆。

image.png

纳米压痕测试显示,涂层显著提升了钛合金硬度:蛋壳源涂层(EHA)硬度达1.82 GPa,牛骨源涂层(BHA)为1.08 GPa,均高于未涂层基材(0.81 GPa)。

销盘摩擦试验表明,涂层表面摩擦系数(0.70–0.79)高于未处理组(0.35),但更高的摩擦系数有助于减少植入初期的微动,促进骨整合。磨损率测试中,牛骨源涂层表现最优(0.020 mm³/Nm),较未处理组(0.035 mm³/Nm)降低约43%。

image.png

研究发现,高温处理使钛合金表面形成金红石相二氧化钛(TiO₂)底层,羟基磷灰石纳米棒覆盖其上。在摩擦过程中,羟基磷灰石层逐渐磨损后,暴露的TiO₂层仍能维持表面活性,形成氧化铁等摩擦催化产物薄膜,减少对偶材料的磨损(磨损率降低58%-79%)。该机制兼顾了早期骨整合所需的生物活性和长期机械稳定性。

image.png

模拟体液(SBF)浸泡实验证实,涂层表面具有优秀的骨结合能力:浸泡24小时后,涂层表面即出现磷灰石晶体;1-3周后,钙、磷元素均匀覆盖基体,形成类骨磷灰石层。而未涂层钛合金在相同条件下未检测到钙沉积,表明其生物活性有限。

与传统的等离子喷涂、溶胶凝胶法等技术相比,该工艺利用生物废弃物为原料,成本更低且环境友好。研究团队指出,此技术为开发兼具优异机械性能、耐磨性和生物活性的牙科种植体提供了新路径。团队下一步计划开展动物实验,以评估长期植入效果,为临床转化提供数据支持。

(本内容图源:Scientific Reports)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快讯尾图广告(固定)
ABUIABACGAAgrOTSxAYo59uBjQcwsAk4ygI
快讯尾图广告1
ABUIABACGAAgzP3ZxgYo0JiV8wIwsAk4ygI
会员解锁·更多产业深度内容
1  /  17
自由容器
去往PC端
更大视野·更多细节,点此去往PC端 >>
插件代码
企微礼遇
添加企业微信,获取这些权益:
  • 🧠 政策/数据更新第一时间通知
  • 📚 行业精选资料包领取
  • 🧾 会员更新提醒 + 解锁提示
  • 🎉 社群活动 & 优惠券福利
  • 💬 客服在线答疑(内容/下载/咨询)
自由容器
插件代码
【好的牙】内容基于公开资料与专业判断,供行业参考,不构成决策建议,读者需自行判断与承担风险; 版权归属本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商用。 🧾 如需勘误 / 投稿 / 合作,请联系客服微信:HDSW_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