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口腔医疗设备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期。全球各国对于牙科椅设备的使用寿命管理呈现显著差异,这些差异背后反映的是不同医疗体系对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战略思考。随着COVID-19疫情后的感控升级、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以及物联网与大数据的应用,牙科椅的角色正在悄然转变。
相关阅读:
各国牙椅"服役年限"标准,都是如何定的?
根据《Global Dental Chair Market 2023–2035》的数据,全球市场规模已从2023年的6.95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7.24亿美元,预计2035年将达11.1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0%。然而,尽管目前独立式牙科椅占据约85%的市场份额,手柄与数字化组件却在快速增长,逐渐侵蚀传统部件的比重。
各国的牙椅“服役年限”标准不同,而这些标准的差异不仅影响到设备的设计与使用,也反映出各地区医疗机构对设备的实际需求。此时,口腔诊所已成为核心应用场景,占比超过一半,并保持高于医院的增长速度。北美与欧洲依然主导市场,但亚太和南美的增长更为迅速,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年复合增速预计将达到6.4%,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牙科疾病负担的增加,市场需求正在持续扩张。牙科椅的升级换代已成为维持运营效率的必要投入,患者对舒适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促使牙科椅从单一诊疗工具向“综合治疗工作站”演进。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设备管理标准的国际差异正在塑造产品设计思路,而产品技术的进步又反过来推动管理标准的演进。理解这一双向作用机制,对于中国口腔行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的战略定位至关重要。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牙科椅市场正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关于市场规模、产品结构演变、终端应用差异与区域竞争格局的深入分析,将为从业者提供实用的参考视角,助力他们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把握未来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