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的牙·讯|国际口腔科学杂志(IJOS)近日发布了《根管治疗中器械分离管理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等二十余家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联合撰写。
共识指出,器械分离是指根管治疗(RCT)中锉针等器械断裂滞留于根管内,是根管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25%-10%,其中不锈钢器械断裂率为0.25%-6%,镍钛(NiTi)器械达1.3%-10%。
复杂根管解剖(如弯曲度>30°的磨牙根管)、器械材料疲劳(尤其是镍钛器械的循环/扭转载荷断裂)及操作因素(如过度用力、跳号预备)是三大主因。此类并发症可能阻碍根管彻底清创,增加根穿孔、牙体组织过度丧失等风险。

共识提出了临床决策的系统性框架,包括术前评估、取出策略选择和并发症管理。共识强调,在管理分离器械时,主要目标是恢复根管的清洁和充填途径,确保治疗成功。根据共识,应尽可能取出分离器械。如果取出过于困难或风险过高,可采用绕过器械或将根管成形和充填至器械位置等替代方法。

共识详细介绍了多种器械取出技术,包括超声技术、环钻技术、微管和环套技术以及激光技术。每种技术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操作流程,成功取出器械的关键是建立通向分离器械冠部端的直线通路。
共识还展望了人工智能(AI)、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在内的新兴技术对根管治疗的革新潜力。AI辅助内窥镜学可通过先进的影像分析改善术前评估,精确定位复杂根管系统内的分离器械。纳米材料涂层在镍钛器械上的应用已被证实可减少表面摩擦,提高疲劳抵抗力,降低器械分离的发生率。
共识强调,在临床实践中,严格遵守标准化规程对于最大限度减少器械分离风险至关重要。此外,共识提醒临床医生,在尝试取出分离器械时,必须仔细权衡成功可能性与并发症风险。
扫码联系客服小萌,可领取专家共识原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