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的牙·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发布了《北京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京科发〔2025〕14号)。该行动计划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人工智能+”的战略部署,加快培育医药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将北京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高地。
根据行动计划,北京市将充分发挥在人工智能技术策源、头部医疗资源汇聚、健康数据高度富集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以应用牵引为导向,统筹推进前沿技术创新、数据汇聚流通、深度赋能应用和产业生态培育,激发“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发展潜能。
行动计划指出,到2027年,北京市将构建形成“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和应用并举的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应用高地和产业聚集区。计划将一体化推进创新范式变革、关键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研发,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落地转化30个以上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将支持口腔、骨科等个性化植入耗材的设计定制,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治疗决策、手术规划等智能诊疗产品研发,提升高端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设备智能化水平。
同时,行动计划还将着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创新药械产品研发、生产等环节的应用,实现医药健康产业数智化升级,以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不少于20个创新药械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服务、康养服务、医学科教、医疗健康保险及公共卫生等领域不少于10个场景的应用。
该行动计划共设立15项重点任务,包括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生命科学研究新范式、推动高质量数据资源建设、加速人工智能赋能医药产业应用、拓展人工智能赋能医疗服务应用以及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监管应用等。
此外,行动计划还提出了培育产业发展生态、提升开放创新水平的相关举措,包括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创新孵化加速平台、构筑协同创新发展体系和开展创新交流合作。
在技术标准体系方面,计划将围绕辅助诊疗、数字疗法、手术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支持检验检测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企业等加强合作,开展算法可靠性验证、多模态数据兼容性评估、人机协同性能测试等检测方法研究,构建符合人工智能技术特性和监管需求的技术验证与评价方法、质量评价体系等。
为保障行动计划的实施,北京市将依托市医药健康统筹联席会机制,聚焦关键环节做好布局与全流程服务协调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指导支持,充分发挥创新医疗器械服务站作用,拓宽审评交流渠道。
同时,北京市还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速创新产品新增医疗技术服务项目立项、产品定价、入院结算等,充分发挥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吸引撬动各类社会资本加大投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