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市场忽有暖意。2025年前五个月,全国口腔机构净增长4,253家,同比上涨15.12%。这一数据虽让人振奋,却也暗藏玄机。3月与4月的连续突破千家门槛,似乎勾勒出一幅繁荣的画卷,然而5月的略微回调又使人心生疑虑。
尽管全国新增口腔机构达到553家,关停数量也不容忽视,达到了1,250家。这一净增长的曲线,显示行业恢复并非一帆风顺,依然处于反复波动中,尚未进入稳定增长期。在全国范围内,各地区的表现却迥然不同。
广东以130家新设机构领跑,显示出其市场活跃度的优势,背后不仅有着强大的支付能力,还有本地资本对口腔行业的青睐。相对而言,东北和西部地区的注册量则显得平淡无奇,显露出行业复苏并非均衡分布的事实。
另一方面,口腔类商品的出口亦显示出市场的复杂性。2025年4月,口腔商品出口首次突破10亿元,但行业恢复的内需尚未形成有效接力,显示出结构重构期的种种挑战。随着行业数据的不断变化,学术与技术层面的发展也在悄然涌现。
2025年9月,FDI世界口腔医学大会将在上海举办,这不仅意味着全球专业人士的汇聚,也是中国口腔行业“入局全球”的重要标志。然而,这些微观回暖的迹象,是否能称之为真正的复苏,仍需进一步观察。
企业经营策略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重视结构性自证,而非单纯追求规模扩张。牙博士与家鸿口腔在进入新三板创新层时,均显示出资本市场对“结构确定性”的青睐,反映出行业的深层逻辑正在悄然转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监管机构对口腔行业的风控风险已有了系统性的认知,辽宁省医保飞检方案明确将口腔列为重点检查领域,显示出政策环境的逐步变化。种种迹象表明,未来的口腔行业将更加复杂,也更难以伪装。市场的真实需求、支付逻辑的更新,正在促使各方重新审视行业的未来方向……
本内容为【好的牙Pro】会员专属,点击加入会员,即可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