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团队揭示牙齿再生关键机制,助力临床治疗新突破

编辑部
2025-05-12
image.png*图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好的牙·讯|近日,一项由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南大学口腔颌面再生医学院士工作站、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等高校联合完成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国际口腔科学》(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上发表。

该研究系统解析了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人类牙齿发育中的动态表达图谱及其功能机制,揭示了lncRNA通过顺式调控机制驱动牙齿形态发生,并筛选出调控牙本质分化的关键分子DLX6-AS1,为牙齿再生和先天缺牙治疗提供了潜在干预靶点。

image.png*图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研究团队通过批量RNA测序技术,分析了人类胎儿牙齿发育晚期蕾状期、帽状期及早期钟状期的牙上皮(DE)和牙间充质(DM)组织,共鉴定出18,978个lncRNA和20,385个信使RNA(mRNA)。

结果显示,尽管lncRNA的表达水平普遍低于mRNA,但其动态变化与相邻编码基因高度协同。通过顺式调控(即调控邻近基因)分析,研究团队筛选出51个与牙齿发育相关的关键信号分子(如WNT、BMP)及73个邻近lncRNA,提示这些lncRNA可能通过调控WNT(调控细胞增殖分化的重要通路)、BMP(骨形态发生蛋白)等信号通路参与牙本质与釉质形成。

image.png*图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进一步结合单细胞RNA测序和空间转录组数据,研究发现了牙上皮中16个、牙间充质中8个具有组织特异性的lncRNA。例如,牙上皮中高表达的PANCR与邻近的PITX2基因(一种与牙齿畸形相关的关键转录因子)共表达;而牙间充质中特异性表达的DLX6-AS1,则与牙冠牙乳头(CDP)的牙本质形成密切相关。

实验表明,敲低DLX6-AS1后,人类牙胚间充质细胞(hTGMCs)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降低,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转录因子SP7及碱性磷酸酶基因(ALPL)的表达量分别下降至对照组的35%、42%和28%。在牙髓干细胞(hDPSCs)中,DLX6-AS1的缺失同样导致成牙分化能力受损。

image.png*图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研究还通过亚群分析识别出内釉上皮(IEE)的8个特异性lncRNA和牙冠牙乳头(CDP)的7个特异性lncRNA。例如,LINC00511在IEE中特异性表达,可能参与釉质形成;NR2F1-AS1则特异性富集于CDP,或通过调控成牙相关基因影响牙本质发育。这些发现为未来利用lncRNA作为细胞标记物或治疗靶点奠定了基础。

研究指出,尽管多数lncRNA存在物种特异性,但同源分子在模式动物中的保守性研究将有助于解析其功能机制。团队下一步计划构建DLX6-AS1的小鼠模型,深入探索其在牙本质发育与再生中的调控网络。

该研究绘制了人类牙齿发育中lncRNA的动态表达图谱,并揭示了其通过顺式调控、信号通路交互等机制驱动组织分化和形态发生的过程。未来,结合腺相关病毒(AAV)载体或外泌体技术靶向递送lncRNA,或为牙齿再生和先天缺牙治疗提供新方向。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广告图
ABUIABAEGAAggcWPwwYotOeq4gQwsAk4ygI
会员解锁·更多产业深度内容
自由容器
去往PC端
更大视野·更多细节,点此去往PC端 >>
插件代码
企微礼遇
添加企业微信,获取这些权益:
  • 🧠 政策/数据更新第一时间通知
  • 📚 行业精选资料包领取
  • 🧾 会员更新提醒 + 解锁提示
  • 🎉 社群活动 & 优惠券福利
  • 💬 客服在线答疑(内容/下载/咨询)
自由容器
插件代码
【好的牙】内容基于公开资料与专业判断,供行业参考,不构成决策建议,读者需自行判断与承担风险; 版权归属本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商用。 🧾 如需勘误 / 投稿 / 合作,请联系客服微信:HDSW_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