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牙×韩亮|为师为范,后辈可期

编辑部
2021-12-21
AJQBCAAQAhgAIMTyjI4GKJiShV0w1g046Qc.png

道为上,术行之

民营齿科,自诞生以来,就立于医与商的天平之上:

医道、商道,何为平衡?

这是每一个齿科品牌、齿科人都面临的元话题

本期悟道嘉宾:韩亮

“大学不是有大楼,而是有大师。”

而大师之所以称之为大师,

以其阅历、以其知识、以其师范。

———

韩亮老师,语速很慢。

或是常年教学的习惯,加之课程直播形式所需。韩讲课时,逻辑线很清晰,但为了听者跟得上节奏,除了放慢速度,他还常常回顾上一句话,作补充解释。

上个礼拜内培,主创们集中学习韩在极周教育的12节直播管理课。此前做口腔线上课程调研的时候,发现大多平台因准备仓促,不少讲师还不太习惯直播与学生的交互方式。为了关键信息更快获取,倍速观看是我们常规的操作。

图源:极周教育官微

而韩的课,竟没有人去按倍速键。12节课,1500+分钟,就这么一帧一帧的在办公室持续回放了几天。从上班到下班,手旁的小笔记本,不知不觉,记下了满满好几页。

早前圈里朋友引荐韩老师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业内真正可以称为“老师”的前辈。

韩亮:北京大兴兴业口腔医院副院长、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兼职讲师,曾任中华口腔医学会10年副秘书长,为口腔界带来多项极具推动性的“创新”:-成立青年牙医俱乐部,业内早期社群运营雏形-参与创办中国口腔医生网,业内早期互联网信息集散中心-引进全球发行第一的牙科杂志《世界牙科论坛》(Dental Tribune),也是业内最早一批媒体人

和韩同时期的老一辈齿科人 | 图源:KQ88博客

“我们这些当年的青年牙医,现在全都成中年了。” 隔着电话,韩笑得厚实。

从青年到中年,韩如今走过了四个重要的事业阶段:始于口腔临床——早批行业媒体人———专业管理者———如今又回归临床,投身教育。

韩出身医学世家,父母都是医生,小时候曾梦想攻克癌症。那时候他觉得:“你把病人治好,技术是第一的,科技是第一的”。

后来年岁渐长,韩在实际临床的工作中,慢慢发现一个牙医技术再好,由于看病数量以职业生命长短为尺度,个人职业能创造的医疗价值,天花板实实在在就在那里。他开始思考突破。

韩第一个破局工具,是信息

那时候他开始思考:信息可以超越技术。“信息能让(医疗)技术得以复制。你看,信息的传播和复制,一直是我们人类经济发展的很重要的动力。”

韩这个判断,其实融合了历史学和符号学的重要观点。从知识考古的角度来看,目前绝大多数的学者也认为,文字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文字诞生的目的,就是作为信息媒介,用于信息传递。

这个洞察在当时的口腔行业是很“时髦”的,韩也是个行动派:那时候着手做的“中国口腔医生网”,也是“国内口腔行业第一个网站”。后来还和黄懽一起“引进了国内口腔领域第一个行业媒体《世界牙科论坛》”。

“那时候还经常开玩笑说,我可能是口腔医生中计算机水平最高的人。”就这样,韩从一名标准牙医,变成了有IT技术的媒体人。

韩回想起青年时期的各种尝试,其实是他第二次知识结构填充,在他的思维宫殿中,加入了“信息思维”。

网络技术不像医疗技术,那时候几乎是以天为单位在狂奔,很快就迎来了信息大爆炸:大量信息涌入,参差不齐,网络信息世界变得无序和杂乱。韩做这些尝试的时候,正值中国互联网信息自由生长时期。大多数刚接触互联网信息的业内人,也不像现在90后是网络“原住民”。

韩同新一代齿科人分享

“信息一下子多了,多也不是好事,因为他们很难准确筛选出匹配个人实际需求的信息...” 或许当时的韩意识到“信息熵”的干扰,很早就开始着手组织信息:做个人网站、做青年牙医俱乐部、做BBS论坛…他决定要把信息的流动做筛选和管理。

这是他在管理范畴内的一次有效实践:做信息管理

彼时同行者,细数下来,实在是有意思,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那段时期,还真是属于他们自由的、探索的“黄金时代”。

“我们那一群人当时是这么想的:总有一代人要去改变中国口腔,为什么不能是我们这一代人?”

韩在电话里讲了不少关于“一代齿科人”的青春故事,让我想起了中国京剧科班”富连成社“的训词:“传于吾辈人等…根基即在年轻”。

“吾辈一代人”,内里藏着幸遇知己的畅快,也藏着属于个人的厚重责任。

后来,韩说的“一代人”,再往上走,就从管理信息走向了管理制度。2011年,韩回过头经营口腔医院了。在兴业口腔医院,韩开始他的管理试验:以养代挖(医生、病人)、尊重经济规律、尊重病人消费阈值…最重要的试验是把大专医生、稍微差一些的本科生,教育培养成合格的好医生。

“培养人才,才能真正创造新价值,而不是转移价值,我们想做一个民营口腔价值增量的样板。”这话也是韩在管理课上说的“生态逻辑”而非“丛林逻辑”:丛林逻辑是一场零和博弈,你有我无,而生态逻辑,讲的是代代相继、生生不息。

图源:《口腔门诊管理》直播截图

但教育这事啊,和医疗一样,也是不能被“催熟”的。这显然不是一个立杆见效的试验。

最初地方院校,也是“半信半疑”送来实习生,跨期几年有了越来越好的成果反馈,才有了真心的改观。十年树人,这话不假。现在最早的一批学生,已经在兴业口腔医院成长为老师,也开始带自己的学生,继续新的一轮“师生”传承。

“传承其实也不新鲜啊,大学院校里本身就是这样的,我认为民营也是可以的,当然我们现在希望缩短周期”。

聊得更开一些的时候,伺机问了个“尖锐”的问题:“形而上的命题和漫长的教育周期,是不是常常会遇到商业平台的冷遇,以及学生们的不理解?”

韩也笑,跟我们说了个反复发生的求职故事:

“我在**诊所,一个月能干三五十万,你看我这牙种得多好。”

韩都问他“挺好啊 ,为什么到我们这里来?”

“你们这里病人多啊,他们那里病人少。”

“我们病人多也不能让你这么干啊,正是因为我们不这么干,所以我们病人才多啊...”

韩的医院经常有拿着满口烤瓷牙作品的医生来求职。韩拒绝人的理由,主要就是求职牙医的价值观。他说,他要教的管理,希望面向的是未来,希望是好的管理:

“很多刚毕业的学生,还没有‘泡’在社会太久。我们要用好的三观,去培养一个好的医生,才能管理一个好的团队。”

韩认为,通过再教育,低层医疗资源有了更宽的上升通道,基础口腔医疗资源的人才供给才能得到更好的补充。跑过了这几轮试验,现在他希望把医生的教育周期从平均5年缩短到4年,甚至更短。

而这个样板间,他已经磨了十年时间

这也是他验证管理猜想、参与管理实践的关键十年:用真实的民营医疗模型,讲述他所坚持的口腔医疗管理:做价值增量,而非价值转移;做人才增量,而非人才转移。

韩在牙沃斯高峰论坛分享 | 图源:网络

我们再回看韩这些年的职业经历,他的思维其实也经历了四次变化:技术思维-信息思维-管理思维-生态思维。

这也是韩对自我职业人生的阶段复盘,也是他做牙科管理学教育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框架。

职业选择与职业角色,常常会内化为人后天的性格特征。而这些经历,正是一个人内修外练、以及知识结构丰满的过程,也形成了一个人当下的生命状态。

所有的巅峰时刻都需要筹谋

所有的非凡之事都需要酝酿

——《人类群星闪耀时》

这些年的酝酿,韩决定系统化地分享出来,今年3月开始,韩开始在极周教育做线上直播课程。

如韩的职业人生轨迹有些类似,课程也分为四个阶段,总共48节课:管理理论-跨行案例-医疗管理-口腔管理。(主创们此前看的这12节课,属于第一阶段的课程,目前第二阶段课程已经上线)

看上去绕了一个大圈,才回到了口腔本业上。但了解过教育分级的朋友就明白:这样的教育体系设计,和全球顶尖学府的底层逻辑几乎如出一辙。

这门管理课程也不是“速效药”

韩说:“管理是教不会的,但可以学会。”

课上也大大方方说了句很不“带货”的话:“管理不是交易,不是得到什么,而是通过学习管理让自己明白需要去做什么。” 这话很韩亮。

在韩看来,“管理的素养其实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二者的长期积累。”第一阶段的直播课中,也预留了充分的篇章,阐述基础学科对于管理思维的重要意义。

图源:《口腔门诊管理》直播截图

管理学确有目标管理等量化工具可使用,但“管理岗位”的背后,却是一个又一个可塑的真实的人。从来没有一个绝对的普世方法论,可以指导每一个管理者面临的困境。科学的来说,管理课要教的只是一种思考方式,我们需要带着这种思考方式,回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测试调适,才能内化于心。

在韩推崇的德鲁克管理思维中,也谈过“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选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第一阶段的课程学生们评价颇高,在第二阶段的课程内容里,韩选用了“肯德基”、“德云社”的跨行案例,去强化学生的管理思维,跳出医疗看医疗,跳出牙科看牙科:

“肯德基的案例很值得一说,肯德基刚进中国的时候,我们觉得十块钱炸鸡腿很贵,现在多少年过去了,物价都涨了好多倍,肯德基也能在他的价格上活下去。那说明人家确实管得好。这给社会带来什么?现在我们能够花很少的钱就能把肚子填饱。兰州拉面也是这样,你不能顿顿吃鲍鱼海参,最终人民日常生活还是回到寻常的一饭一面上。”

其实此前韩已受邀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等学院、诊所授课,而此次这门完整的体系化的口腔管理课程,韩却选择了极周。

在光华MBA,韩授课《医疗健康产业概论》

这门课,浓缩了韩多年的职业成长思考与管理学问

他得选择一个真正做教育的团队

与其他平台“赶集上线”的直播课程不同,极周打磨直播课程,也两年有余了。从最开始的音画不能同步,到如今已经积累了40w+的用户。这个运营数据在口腔继续教育领域,已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极周还在打磨。目前团队日常最重要的工作,依旧是做课程体验设计。在他们看来,课程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深远。

而韩与魏对这门课程,也打磨了大半年,埋了不少经世教育的用心。

第二阶段课程开始了 | 图源:极周教育官微

想起在一个周末的午后,我们也曾和极周董事长兼总经理魏庆华先生探讨过:何谓“教育”、何谓“管理学教育”、何谓“口腔继续教育”。

那个下午清茶清谈,坦诚说,我们很少在业内见到魏这样的“诚恳”状态。魏海外求学回国,从做口腔展览到四年前创办极周教育、引入国际权威的口腔临床产品测评报告、开展在线口腔继续教育。他了解国内外技术的差距,也了解其间教育的差距:“相比好的设备,我们更缺乏好的人才”。

魏还跟我们笑:“学习,本来就是反人性的。”

但要人成长,依旧得逆着安逸圈往上跑。

“极致专精、周思敏行”

这是极周的Slogan,也很像他自己带团队的真实写照。

经常在魏的朋友圈看到团队的工作状态,同为创业团队,隔着屏幕会心一笑。

极周聚集了一批有活力的年轻团队

平心而论,极周做教育是做得很诚恳的,直播课程交到这样的团队手里,应该很难做成“讲师个人脱口秀”。

我们至今没有问魏为什么极周教育,后缀叫“教育”,而不是“商学院”。

但在我们的理解里,“教”是一个分享的过程,前辈把经验、认知、遇过的坎、复盘的思考,分享给后辈;而“育”是培育,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同时也隐含着“我对你是有期待的”。

很多看上去只是很小细节,却体现着一个团队的心之所向。

其实从韩的职业故事和其课程设计中

我们倒是看到了一句潜在的发问

这是一个对内的指向:

通过自我管理与企业管理

“我们想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怎样的世界?”

前辈为师,后辈可期

总有一代人要去改变中国口腔

或许也是我们这一代人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快讯尾图广告(固定)
ABUIABACGAAgjqGzxwYokMTEXTCIDjigBQ
快讯尾图广告(固定)-副本1
ABUIABACGAAgrOTSxAYo59uBjQcwsAk4ygI
会员解锁·更多产业深度内容
1  /  20
广告图
ABUIABACGAAg6qGpxwYouMDB-QMwsAk4rAI
自由容器
去往PC端
更大视野·更多细节,点此去往PC端 >>
插件代码
企微礼遇
添加企业微信,获取这些权益:
  • 🧠 政策/数据更新第一时间通知
  • 📚 行业精选资料包领取
  • 🧾 会员更新提醒 + 解锁提示
  • 🎉 社群活动 & 优惠券福利
  • 💬 客服在线答疑(内容/下载/咨询)
自由容器
插件代码
【好的牙】内容基于公开资料与专业判断,供行业参考,不构成决策建议,读者需自行判断与承担风险; 版权归属本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商用。 🧾 如需勘误 / 投稿 / 合作,请联系客服微信:HDSW_001
版权保护
方法论声明